浙報看花園 見證四十年 《浙里花園》新書首發暨《浙江日報》與花園村四十年成果展及座談會在杭舉行
浙報看花園 見證四十年
《浙里花園》新書首發暨《浙江日報》與花園村四十年成果展及座談會在杭舉行
浙報看花園,見證四十年。9月26日,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紅旗出版社和花園村承辦的《浙里花園》新書首發暨《浙江日報》與花園村四十年成果展及座談會在浙報大院舉行,活動通過新書首發揭幕、成果展啟動、座談交流分享等環節,重溫一家省級黨媒與一個基層村莊攜手同行的四十年。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杲,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出席并講話,共同為《浙里花園》新書首發揭幕,并與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原總編輯、省記協原主席李丹,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原編委李良、周少華,以及金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童詠雷一起,啟動《浙江日報》與花園村四十年成果展。童詠雷、東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方鵬航分別致辭。其間,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編委、紅旗出版社董事長譚偉東與花園聯合黨委副書記金光強就《花園村志》出版合作進行簽約。座談會由紅旗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蔡李章主持。紅旗出版社副總編輯趙潔介紹《浙里花園》圖書內容及編輯過程。金光強分享與《浙江日報》情緣并介紹《花園村志》編撰情況。
李杲回憶了自己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次走進花園村采訪時的情景,重溫了《浙江日報》與花園村四十年的深厚情誼,分享了自己對花園村沒有任何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能夠保持四十多年成功發展的思考,探討了花園村為什么能從貧窮落后的小山村演變為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以及全國領先的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典范。他指出,花園村實現從窮到富、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村到城的華麗轉型,一是花園人務實團結,不同發展階段從實際問題入手推動發展;二是花園人心懷夢想,邵總早年描繪的藍圖如今遠超預期;三是花園人不懈奮斗,克服諸多困難才取得如今成就。他還表示,花園村是浙報集團連接基層、觀察社會的窗口,花園人奮斗精神將激勵浙報人進一步改變作風、加快融合,同時祝愿《浙江日報》與花園村的友誼長存。
李杲在《浙里花園》序言中也指出,《浙江日報》與花園村的四十年是美妙的遇見、相知的積淀,四十年來,每年都有浙報記者到花園村采訪,或看或聽,或寫或拍,發掘新人新事、抒懷所思所想,將最“新鮮生動”的花園村呈現給廣大讀者用戶,與花園人結下深情厚誼的同時,更見證了村莊的全方位、深層次精彩蝶變。他強調,從花園村的蝶變中,看到了改革開放尤其是新時代以來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鮮亮印跡,偉大的時代,成就了出彩的花園村。從花園村的蝶變中,看到了浙江這方創新熱土上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邁進的鮮明軌跡,先行的浙江,造就了出新的花園村。從花園村的蝶變中,看到了黨建引領干群一心建設和美鄉村推動共同富裕的鮮活事跡,花園人奮進的汗水,鑄就了出圈的花園村。
邵欽祥表示,《浙里花園》一書是花園村寶貴的精神財富。1985年4月,《浙江日報》第一次報道花園村,寫下花園人創業奮斗故事的開篇,這一年,他當選為花園村黨支部書記。40年來,《浙江日報》忠實記錄了花園村黨建、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全面發展足跡,見證著花園村在市場浪潮中的奮斗以及在共富道路上的探索。而花園人也始終以奮斗回應關注,在不同發展階段主動創新、積極作為,不斷創造屬于每個時期的“新聞亮點”和“新聞力量”。他指出,40多年來,花園村以“產業興旺”為前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以“生態宜居”為基礎,村民安居樂業,實現村莊建設高質量;以“治理有效”為保障,黨員干部帶頭堅持“奉獻、公正、公平、公開”的辦事原則,實現社會和諧高質量;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健全福利保障,實現村民生活幸福高質量。他還表示,花園村從窮到富、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村到城,離不開《浙江日報》的關心和支持。未來,花園人將帶著光榮與夢想,繼續勇敢立潮頭、永遠立潮頭,期待《浙江日報》一如既往地關注花園,講好花園村新時代的奮斗故事,記錄花園人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生動實踐。
童詠雷肯定《浙江日報》四十年持續關注花園村,認為一家省級媒體長期關注一個村莊的發展變遷,實屬不易,浙報記者四十年堅持到花園村采訪,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和描述。而且是帶著專業的思考去用心用情觀察,見證著村莊的全方位、深層次發展,特別是刊登在頭版頭條的相關重磅報道,在花園村關鍵節點報道起到重要肯定作用,因此要點贊這樣的新聞接力以及潛在的眼光和勇氣,為新聞實踐方面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表示,花園村是浙江農村現代化的發展縮影、金華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動樣本,期待《浙江日報》能像關注花園村一樣,給予金華更多的聚焦,以生動的筆觸和鮮活的鏡頭,反映金華各方面的生動實踐,呈現金華奮斗進程中涌現出來的更多樣板和案例。
方鵬航代表東陽市委宣傳部,向《浙里花園》新書首發暨成果展啟動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40多年來,花園村在強化黨建引領上當先鋒,在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上走前列,在推動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強表率,在創新社會治理上善作為,在深化改革創新上勇先行,成為東陽市一張亮麗的金名片。他表示,《浙里花園》出版和成果展,是花園文化宣傳活動的一項創舉,為東陽留存了寶貴的實踐財富。花園村是一座新聞富礦,各界媒體都十分關注,每年都有重量級的新聞刊發在各大主流媒體上,不僅對東陽外宣工作作出了積極努力,也為宣傳推介東陽作出了重要貢獻。東陽宣傳部將繼續講好東陽鄉村振興故事,繼續宣傳好花園村這張金名片,把花園村的奮斗密碼解讀好,把東陽鄉村振興的經驗推廣好,讓更多人讀懂東陽高質量發展的實踐。
趙潔介紹道,《浙里花園》收錄了從1985年4月到2025年3月這40年間,共計152篇刊登在《浙江日報》上的關于花園村的報道。這152篇報道,就像152粒閃亮的珍珠,散落在40年的光陰長河里,通過這本書穿珠成鏈,將它們變為一條璀璨奪目的“時光項鏈”,無聲卻有力地訴說著浙報與花園村真摯的情誼、不解的緣分,也訴說著花園村從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到“真正成花園”的光輝奮斗歷史。她認為,出版《浙里花園》具有深遠意義,一是通過《浙江日報》記者多年來踏實、深入、生動的報道,能原原本本地看到花園村所展現出的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力量;二是這本書所展現的花園村,是在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指引下,中國鄉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是生動而寶貴的實踐成果;三是這本書是《浙江日報》不忘初心,多年來堅守新聞職責、記錄時代脈動、服務地方發展結出的碩果,是對新聞價值的有力彰顯。她表示,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凝固的奮斗時光,是一份珍貴的鄉村發展檔案,也是新聞力量服務時代的生動見證。
金光強作為《浙里花園》主編,心中滿懷感恩、感謝,亦充滿感慨與感動。他表示,是《浙江日報》記者們用筆墨記錄花園,用鏡頭定格變遷,見證了花園村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揚的每個重要時刻;是《浙江日報》記者們展現出非凡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用腳步丈量花園這片土地,用真心報道花園創新發展;是與《浙江日報》結下的深厚情誼,推動著花園村不斷努力前行的力量,共同鑄就了彼此精神譜系中一段閃光的篇章。他還表示,40年來,《浙江日報》傳遞的不僅是新聞,更是一種精神:花園村從“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創業豪情,到“城鄉融合人民富、社會和諧百業強”的時代擔當。《浙里花園》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花園村永遠是新聞的富礦,這里一直在接續奮斗中不斷創造新的“花園經驗”。
座談會上,六位采訪過花園村的記者代表,回憶了采訪細節并暢談了四十年情緣。活動現場,紅旗出版社與花園村還就《花園村志》的出版合作進行了簽約,預示著這段佳話將繼續書寫。花園村希望通過合作,借助紅旗出版社的國家級平臺和權威影響力,深度挖掘和傳承花園村的歷史文脈與文化基因,高質量地完成《花園村志》的編輯出版工作,使其成為一部具有權威性、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志書,并將這部凝聚了村莊發展智慧與經驗的“百科全書”,打造為全國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標桿性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