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園”,看見城與鄉的美麗邂逅
在“花園”,看見城與鄉的美麗邂逅
李杲
東陽市花園村,恰如其名,一座像花園一樣美麗的村莊。
記得我第一次到花園村采訪,是1995年仲夏。三十年前的花園村,名氣遠沒有現在響,村民也不及如今富,但已擁有多項省級榮譽,青山秀水紆繞,洋房田園相映,可以說是村在景中、景融村內,處處顯透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代氣派。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采訪村莊帶頭人邵欽祥時,他吐露的一番“小目標”:要興辦高新企業、發展多元產業,走農村城市化、農業工業化之路,還要興建農民公園、游樂中心、小型廣場和停車場等,讓全村人過上更好的日子。讓人欣喜的是,花園人始終沿著這個路子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邵欽祥三十年前的愿景不僅一一變為了現實圖景,很多方面甚至大大超出了原來的預期,現在的花園村已是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
時光倏然,回望不覺,《浙江日報》與花園村結緣已有四十載。對一個人來說,四十不惑,這是人生的洞見、歲月的沉淀。而《浙江日報》與花園村的四十年,則是美妙的遇見、相知的積淀。寒來暑往、四季更迭,每年都有浙報記者來到花園村采訪,或看或聽,或寫或拍,發掘新人新事、抒懷所思所想,將最“新鮮生動”的花園村呈現給廣大讀者,與花園人結下深情厚誼的同時,更見證了村莊的全方位、深層次精彩蝶變。
從花園村的蝶變中,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尤其是新時代以來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的鮮亮印跡。改革開放春風浩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鄉村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和彌足珍貴的發展機遇,農業的支撐力、農村的生產力、農民的創造力被極大激發出來。躬逢盛世,氣象萬千。偉大的時代,成就了出彩的花園村。
從花園村的蝶變中,我們看到了浙江這方創新熱土上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邁進的鮮明軌跡。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也是“千萬工程”的率先實踐地。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沐浴“千萬工程”陽光雨露,花園村碩果累累。先行的浙江,造就了出新的花園村。
從花園村的蝶變中,我們看到了黨建引領干群一心建設和美鄉村推動共同富裕的鮮活事跡。早年的花園村也曾是一個“破爛”村,但花園人牢牢秉持“發展永遠在路上”的精神追求,謀深做實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鋪展生活美、經濟強、農民富亮麗畫卷。可以說,也是花園人奮進的汗水,鑄就了出圈的花園村。
《浙里花園:〈浙江日報〉與花園村的四十年》一書匯集了過去四十年來,《浙江日報》刊發的152篇關于花園村的宣傳報道。這一段段文字和一幅幅照片,仿佛一個個定格的美好瞬間,串聯起過去快速發展的“花園”、現在示范先行的“花園”,同時也讓我們對未來前景光明的“花園”更加充滿信心、飽含期待。
我不是第一位采訪花園村的浙報記者,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位。因為花園村這個老典型正不斷煥發出新活力,還有很多精彩故事值得挖掘、等待書寫。抑或,花園村的精彩才剛剛開始……